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姚氏文化 > 正文

姚氏派衍七十余氏

2013/9/18 11:19:11  来源: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编辑:管理员  
振宗曰:《秦氏世本氏姓篇辑补》所载,姚氏之后有司徒氏,虞国之后有虞氏、吴氏、幕氏、甄氏,商国之后有商氏,遂国之后有遂氏,观国之后有观氏、有釐子氏,陈国之后有妫氏、陈氏、胡氏、袁氏、子仲氏、颛孙氏、庆氏、子夏氏、少西氏、子宋氏、宗氏、来氏、仪氏、孔氏、司徒氏、司城氏、胡非氏、偃师氏,齐国之后有陈氏、敬氏、田氏,田氏之后有子石氏、子占氏、孙氏、子沮氏、子舆氏、子献氏、讐(仇)子氏、子鞅氏、子穆氏、子枋氏、子尚氏、廪(lin)邱氏、子芒氏、子禽氏、子窹(wu)氏、胡母氏、陸(陆)氏、靖氏、甞(尝)氏、穰氏、威氏、王氏、五王氏、法氏,廬(庐)国之后有庐氏,凡五十六族。其中司徒氏、陈氏两见,盖其时其地不同,非关重复【又此五十六族之中,别出陶氏、幕氏,别出莫氏、袁氏,别出辕氏、爰氏、子夏氏,别出夏氏、穰氏,别出苴(ju)氏】。尚有原氏、鍼(针)氏、闘(dou)门氏、恩氏、公良氏、赐氏、於(此字看不清,似是“於”字)陵氏七族,或云齐大夫,或云陈大夫,或云陈人,不云陈公族。《稽之氏族略》亦皆不言妫姓,恐与姚、妫、陈、田四姓无涉,故置不復録。《世本旧文》田皆作陈,从其始也。其书断自三代(夏商周),迄于汉初,汉以后例不当阑入,故止于汉初王氏、五王氏、法氏。而庐国之后之庐氏,编次最后,似其补遗也。仍之。今取汉以后别出氏族,汇次于后:
第一氏
第二氏
第三氏
第四氏
第五氏
第六氏
第七氏
第八氏
《潜夫论氏姓志》:汉高祖徙诸田关中,有第一至第八氏。《氏族略》曰:田氏之族见于后世者,有第二,有第五,有第八。又曰:第二氏,其先齐诸田,汉武帝徙之诸陵,以门秩次第之。田广之孙田登为第二氏。又曰:第五氏,妫姓。齐诸田之后田氏大族,汉初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又曰第八氏,《风俗通》云,田广弟田英为第八门,因氏焉。王莽时,有讲学大夫第八矫【《元和姓篹》云:望出陈留。】
《邓氏古今姓氏书》辨证第三氏:汉武帝徙诸田于園陵,以门族次第为氏,田广孙田癸为第三氏【按:此似即第二氏田登之伪】。又曰:唐有第五华弟琦相,肃宗又有宦官第五可範【《元和姓纂》云:望出京兆长陵。后汉司空第五伦,字伯鱼,生颉,将作大匠。伦曾孙穜,兖州刺史,又获羌校尉。第五访,亦京兆人。又曰:第五琦,生峰、平、申。峰,台州刺史。平,京兆兵曹。申,御史中丞】。
息氏
《元和姓纂》:息,妫姓侯国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今新息县即其故地也,望出襄阳。
《氏族略》曰,亦作鄎(xi),侯爵妫姓,今蔡州新息县是。左庄十四年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息夫氏
《氏族略》曰:妫姓之国为息氏,息公子边受爵为大夫,又有息夫氏出焉。汉有光禄大夫息夫躬,世居河内河阳【按:息夫躬,汉书有传】。
文氏
恭氏
《氏族略》曰:敬氏至宋朝,以讳改为文。今潞公家是其氏也,亦改为恭氏【按:宋,文彦博封潞国公,宋史有传】。
光氏
《氏族略》曰:齐人以名为氏者有光氏。《状》云,田光之后,秦末(其)子孙避地以光为氏。
车氏
《氏族略》曰:汉武帝时,田千秋为丞相,以年老诏乘小车出入省中,时号“车丞相”,其后因以为氏【按:田千秋,汉书有传,富民侯也】。
铫氏
《邓氏辨证》曰:其先姚姓,避难去女,从金。颍川郏(jia)县铫氏。汉桂阳太守猛,生卫尉安成侯期,期二子:葛陵侯丹,建平侯统。丹生舒,舒生羽,羽生蔡。皆嗣侯。谨按:唐以前,铫字未有音。姚者,汉《李广传》注曰:刁斗形如鋗(juan)师,古曰鋗即铫也,音姚。
振宗曰:《世本辑补》所载,自三代(夏商周)以迄汉初,别出为姓者凡五十六族。汉以后,据《潜夫论诸氏姓书(志)》则又有第一至第八氏、息氏、息夫氏、文氏、恭氏、光氏、车氏、铫氏凡十有五,合之已七十余族矣,皆有虞氏之后,陈胡公、田敬仲之苗裔也。而姚氏系出田氏两汉时,不过田氏一小支,远不及诸田之盛自唐以来见于史者,姚不亚于田。而旷观当世户口人民之众庶,田且不多于姚矣。以上二篇,总叙传世本末,及改姓别族源流,大略如此。

(摘自:姚振宗《姚氏百世源流考》)

相关阅读

251158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