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公告 > 正文

群贤毕至 成果显著

2016/5/25 18:46:25  来源: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编辑:管理员  
群贤毕至   成果显著

纪念大唐贤相姚崇诞辰1365周年学术研讨会

三门峡市举行

52122日,纪念大唐贤相姚崇诞辰136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姚崇故乡——三门峡市举行。


为纪念大唐贤相姚崇诞辰1365周年,中国唐史学会、三门峡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局、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豫晋陕黄河金三角研究中心、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等协商共同举办此次活动。


甘肃省人大原副主任姚文仓、河南省郑州市市厅级领导姚待献、陕西省著名书法家杨立言等为纪念活动题写了诗歌与墨宝。


521日上午,纪念大唐贤相姚崇诞辰1365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中国唐史学会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文玉,三门峡市文广新局局长梅良川,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勇军,三门峡市社科联主席刘柏洋,西北大学教授李健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胡戟,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豫晋陕黄河金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久昌,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姚学谋等出席并在主席台就坐。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平顶山学院、洛阳理工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西安碑林博物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洛阳邙山陵墓管理处、三门峡博物馆、虢国博物馆等17个院校和研究机构、文物部门的专家学者和三门峡市各界及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共1000多人参加。


开幕式上,三门峡市文广新局局长梅良川致辞。他指出,作为中国古代诸多历史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姚崇,其历史功勋与改革思想、廉政思想、家风、家训为历代所肯定和弘扬。今天举办这次学术研讨会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必将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三门峡地域经济文化研究,打造休闲文化城市建设有其现实意义。


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文玉致辞。他指出,这次会议在姚崇的故乡举办他的诞辰1365周年学术研讨会,当然具有不同一般的特殊意义。姚崇是唐代历史上一位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多年来,中国唐史学会的许多成员在这方面下了许多功夫,取得了一些突出成果,今后我们要动员更多的人力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中去,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勇军致辞指出,纪念大唐贤相姚崇诞辰1365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必将对我校区域历史文化研究团队的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我们也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大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姚崇等历史名人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同各位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致辞指出,纪念贤相姚崇诞辰1365周年研讨会的召开,是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多年来同合作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对先祖、先贤、先烈的学术研究,很有意义。他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在大会学术交流中,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文玉以《为什么说姚崇是大唐贤相》为题,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教授李健超以《贤相姚崇故里及他在两京的故居》为题,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胡戟以《姚崇的为官之道和家训》为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室主任宁欣以《姚崇“十事疏”一探》为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永平以《徘徊于信教与限教之间:唐名相姚崇对佛教的态度》为题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


21日下午,学术研讨会分两组进行发言交流。共有22位学者就姚崇的为官理政、功勋业绩、思想文化、故里墓地、家族源流、诗词文赋、研究姚崇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等作了深入的研讨发言。最后,学术总结会由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姚学谋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拜根兴、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永平分别对发言作了小组总结汇报和点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室主任宁欣作了学术总结。


会议一致认为,这次纪念姚崇诞辰1365周年学术研讨会,虽然比2011年伊川研讨会规模小一些,但领导更加重视,内涵更加丰富,学术氛围更加浓厚,论文论证更加广泛,研究范围更加拓宽,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这些必将推动今后姚姓暨姚崇文化深入、持久的研究。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三门峡市群艺馆展出的《大唐贤相姚崇生平展》和《唐姚崇家族碑志拓片展》。


22日,外地的专家学者30多人,考察、参观了灵宝的函谷关、三门峡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陕州区的崤函古道遗址和三门峡博物馆、虢国博物馆,大家对姚崇故乡——三门峡深厚的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会场3.jpg 

会场5.jpg



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文玉 

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文玉致辞并做学术发言《为什么说姚崇是大唐贤相》

梅良川致辞7.jpg 
河南省三门峡市文广新局局长梅良川致辞

李健超.jpg 

西北大学李健超教授

胡戟.jpg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胡戟

吴勇军.jpg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勇军致辞

石小生.jpg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

IMG_4770.jpg 
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振华

刘柏洋.jpg 
三门峡市社科联主席刘伯洋

李久昌.jpg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豫陕晋黄河金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久昌

姚学谋.jpg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姚学谋

与会专家作学术交流

2杜文玉.jpg


陕师大教授杜文玉作学术报告

李健超.jpg

西北大学李健超教授作学术报告


胡戟.jpg

陕师大教授胡戟作学术报告


宁欣.jpg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宁欣作学术报告


王永平.jpg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永平作学术报告



会议总结


姚学谋.jpg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姚学谋主持



2王永平.jpg

首都师范大学王永平汇报小组交流情况

2拜根兴.jpg

陕师大教授拜根兴汇报小组交流情况

宁欣总结.jpg

北师大教授宁欣作学术总结


大会题词




姚文仓咏姚崇诗:为政在得人,明皇用姚崇。十事要说进,开元盛世成。天宝星辰暗,群小.jpg



郑州市市厅级领导姚待献诗《颂歌姚崇》:公诚贤相,盛德忠信,廉勤辅国,除弊安民。刚.jpg


杨立言贺词:宏略冠时,伟才生代.jpg



考察参观


参观《大唐贤相姚崇生平展》

参观展览.jpg


参观展板.jpg 
参观函谷关

参观函谷关.jpg



参观函谷关.jpg

参观崤函古道


参观崤函古道.jpg


参观虢国博物馆


参观虢国博物馆.jpg



留影


与杜文玉拜根兴合影.jpg


与李健超合影.jpg

与宁欣等合影.jpg


与高才、东喜合影.jpg



6x14寸48张合影.jpg





手册.jpg


汇编.jpg



代表证.jpg


会场主席台.jpg



会场2.jpg

魂兮归来
——参会余感

任文武


会议名目较长,曰:“纪念大唐贤相姚崇诞辰1365周年学术研究会”。联办单位较多,曰:中国唐史学会、三门峡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姚姓及姚崇文化研究会。会议参与广泛,西安、洛阳、北京、郑州,四方学者云集:三门职院校园内忽然庄严肃穆;大鹏国际酒店顿时文气缭绕,崤函大地数日氤氲不散。


何物姚崇,阅千百年竟尔阴魂不散?


大唐贤相四字,非独杜文玉会长一言九鼎,实天下公议,朝野共推。开元盛世一词,亦非胡戟教授独抒己见,实占千百年治世之鳌头,傲视古今,绝无仅有。


君臣际遇,宦海浮沉,将相虽多而贤者盖稀。惟岳降神,应时而出:盛世殊荣,岂非与崤函大地,两京锁钥,厚重之滋,实有所养乎?


高姓望族,源正流清,绵迭至今而能继者盖寡。姚学谋先生,其深谋远虑,通权达变,真所谓孝子贤孙者,其姚崇先公英灵不昧,实有所启乎?


天下以为己任,非一姓一人而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非一时一地而已。通权达变,兴利除弊,以民为本,天下为公——远见卓识,穿越千载,言行训诫,盛世典范,百世可师:移于今朝,犹尚未尽;施于来世,足资发明。


故纪念云者,岂非为千岁之姚公招魂乎?


魂兮归来!姚公之丰功,斑斑具在,姚公之英魂,跃跃欲出。学术研讨,如渊如海,幸与盛会,俗虑顿消。斯文方振,文采渐显。综研者练其旨,博物者订其异。精微者,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慷慨者,披坚执锐,振聋发聩。运思维之雕刀,刻千年之风霜。闻其名者增其信,一知半解者通达于心。而静静谛听,姚公影像宛在,大师风范长存,真所谓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细细沉思,千年陈迹,历历可寻,千古疑惑,片言可解。


魂兮归来!漫说崤函,天堑已变通途;放眼世界,小康更趋大同。黄河奔腾,三门雄秀,其势犹在;天鹅飞来,壮志更新。谆谆五诫犹在耳,十事说要更有谁?

魂兮归来!


昔日用“开元贤臣”四字为韵作《姚崇四咏》,参会归来,情不能已,用魂字今韵再作《姚崇新咏》,合成五章。


之一
大唐风雨漫天灰,紫气偏从函谷来。
一心欲除天下弊,十事能教圣意回。
危里生机身无惧,死前逞智众难追。
几度调羹救世手,阳春但取岭头梅。
之二
莫叹伶仃遘运屯,天生大任扶乾坤。
刺史碑成何足传,庙堂功就必有论。
不信佛仙能祸福,岂由蚂蚱定亡存。
开元盛世今犹记,贤相硖石兴姚门。
之三
甘棠有祠记二贤,姚黄魏紫各有妍。
忠言救世应时务,直道诫心种福田。
三落三升正气在,几朝几相嘉声连。
家山有意怀英俊,处处草树可象先。
之四
大政治家高论真,谁能跨代得贤人。
早见雄才难世出,何期治乱贵能臣。
重华烨烨家声远,硖石幽幽世泽新。
欲寄诗章随水去,黄河如咽浪粼粼。
之五
家居峡石浪声频,惯看崤函万里云。
路向九重知坎坷,心怀五诫任浮沉。
兵柄久执谈锋健,骚坛才登笔有神。
匡世救时何处觅,每逢艰危欲招魂。
2016年5月23日


相关阅读

2511587500